說說企業文化墻、文化上墻以及文化工作的墻

“最近要做文化墻了,大家有什么參考的嗎?”

“大家的文化墻有什么好創意???”

“除了大事記和榮譽墻,文化墻還有什么比較創新的點嗎?”

我搜索了一下,類似的問題超過200多個,可見,文化墻是個相當高頻的事情。

所以,這個話題還是值得好好寫一篇。

在上次的直播中,我跟大家分享了一個建議:做企業文化要有系統思維。

其中很重要的一點,就是要有整體觀,當我們有一個點的時候,要去思考一下,點之上是否有一條線,線之上是否有一個面……

具體到“文化墻”這個點,絕大多數同學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這種畫面:

WHY,為什么要做“文化墻”?

公司還沒有文化墻,今年好好弄一下

公司提煉了新的價值觀,要做文化墻宣傳

公司搬了新的辦公樓,要做新的裝修

公司今年的文化主題是創新,文化墻可以做宣導

雙十一,全公司營造大戰氛圍

部門優秀員工展示需要個陣地

分公司文化氛圍缺乏,先整文化墻

……

當我們問WHY的時候,我們會發現,往往一個點的工作后面,有一個項目,這個點只是項目的一部分。項目不同,目標和路徑也會大有不同。這就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。多問幾個WHY,我們往往會更接近本質。

比如,“為什么公司還沒有文化墻,今年要好好弄一下?”,因為“要利用好工作環境和空間這個文化載體”,繼續問WHY,后面可能就是公司文化傳播的載體系統,公司文化建設的階段等等。

WHAT,文化墻究竟是啥?

字面上看,文化墻有兩個要素,“文化”和“墻”。

“文化”

當然是企業文化的內容,包括:

文化理念:使命、愿景、價值觀……

文化載體:大事記、產品、故事、慶典、儀式、榜樣……

亞文化元素:子公司/分公司/部門/特殊群體……

……

看起來就內容很多的樣子,所以更要結合目標,對“文化”這個要素進行思考和明確。

“墻”

再來看“墻”這個要素,墻一定要是墻嗎?

回歸到WHY,我們應該不難理解,墻不一定是墻。

文化墻,根本上,是借辦公環境和空間對企業文化進行表達和傳播。

園區、辦公樓、門、柱、窗、樓梯、會議室、公共空間、工位、走道……都可以是“文化”的“墻”。

WHERE,在哪里做文化墻?

當我們知道WHY和WHAT之后,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。

比如目標是建立文化墻傳播系統,從環境和空間向全體員工有效傳遞文化價值觀。那選擇的邏輯,一是要能有效覆蓋全體員工,那就必然要考慮到所有的職場、一線;二是要有效,就要充分考慮員工的人流量以及注目率等等。

動線觸點法

就是去觀察員工,從早上來公司到晚上下班離開,劃出典型的動線和重要觸點,然后再進行注目率等有效性分析。

結果也許會讓你很震驚,因為多數情況下我們說的文化墻,可能員工的觸點真的很弱。相反,比如電梯、前臺、柱子、廁所門、會議室、工位等,員工接觸更加頻繁,文化內容也更容易觸達到員工。

墻面本身,也許更適合從氛圍和畫面去考慮。

結合空間功能

另一個思考的角度是結合空間功能。會議室、公共活動區、食堂等,功能不一樣,內容和形式也需要進行定制。

比如會議室,更多的就是企業文化在會議場景中的應用。

如果是一家做餐飲行業的公司,自家食堂可能是一個重點。

互聯網公司倡導信息流通,公共活動區就是典型空間。

WHEN,文化墻的時間有效性?蕪湖文化墻設計制作安裝

“文化”是動態的,自然也有一定程度的時效性。比如使命愿景價值觀,調整的頻率就很低,相對穩定。

而文化的載體,比如故事、產品、儀式慶典等,就具有很強的時效性,變化較大。比如大事記,起碼是以年度為單位生長的。

所以,文化墻也必然要考慮時間的有效性的,穩定的空間環境,承載穩定的文化內容,而變化的內容,則要求材質滿足內容變更的需求。

比如有的公司要建設一棟辦公樓,建筑本身變化極難,就只能表達使命愿景這種穩定的內容。

比如辦公室新裝修,墻體的硬軟裝,變化的難度和成本也較高,也會偏向于較穩定的內容,或者使用可變化的材質。辦公室布置可拆卸安裝,就適合變化頻率較高的內容表達。

WHO,面向誰?誰來做?面向誰?

程序員?客服?快遞小哥?這個不展開講,每個文化人都應該對自家的員工了如指掌。

誰來做?

如果是動態的內容,內容從哪里來?誰負責審核?誰負責更新?頻率該怎么樣?

HOW

前面的問題想清楚了,HOW就特別簡單了。

內容呈現:創意和設計的問題

內容載體:材質和制作的問題

內容管理:流程和評估的問題

而前面兩個,基本就落地到找供應商或者內部資源,當有效落地到HOW的時候,外部專業能力才能發揮出真正的作用來。

當然了,講道理是枯燥的,按照慣例,接下來老司機會給大家展示很多優秀的案例 準備好了嗎?(前方多圖預警)另外,老司機開通了留言功能,歡迎大家踴躍留言。

處處都是墻

不同的工作場景自然有不同的空間表達。建筑、園區、前臺、電梯、公共空間都可以做企業文化的展示。

建筑

建筑在設計之初便含有對企業文化的理念。

如聯想(北京)總部的建筑設計更加注重開放、交流、多功能空間,大堂的燈光均勻通透且舒適,節能環保的太陽能則更加契合聯想的科技文化精神。

蕪湖畫冊設計

建筑內更高的層高則更加有助于激發員工的創造性。如聯想大堂有高達25米的攀巖墻,和建筑內極高的挑高視野更開闊。(當然,攀巖本身就是個強烈的文化意象)

小紅書的辦公區則有近8米的層高,視野開闊,不覺擁擠。

園區

園區內的設計也可以進行企業文化的呈現。

如小米科技園里的無窮大水池。

智能化的小米科技園也是小米的使命“科技帶來美好生活”最好的詮釋。

百度的水池也是很有趣了,用石子變換不同造型,重要日子還能制造驚喜。

蕪湖畫冊制作

前臺/待客區

前臺或待客區是向訪客和員工傳遞企業文化的門面。

如餓了么的涮火鍋前臺非常具有企業特色,一進公司就感覺有點餓。

而窮游則是將旅行完全融入辦公場所,K3國際列車被同比遷移到窮游的待客區,甚至還將飛機艙也搬了過來。

字節跳動將“務實敢為”直接放在了行政部前臺,一眼就能看得到。

當然,也可以用互動屏,兼具人員、項目搜索,視頻放映等功能。

如果有和業務相關的產品也可以直觀展示到這里,如獵豹移動的智能機器人

樓梯/電梯

樓梯、電梯都是可以點綴細節的場景。

如阿里的電梯里探出的天貓。

滴滴在樓梯的墻面上繪制出人類交通工具進化史。

騰訊樓梯上的文化墻根據不同的功能設計了不同風格。1-2樓營造了SNG社交網絡事業群,2-3樓是食堂區域所以和飲食相關,3-4樓是會議區所以和辦公、會議相關。

樓梯上也可以有更多創意,把價值觀寫在樓梯上。

樓梯較寬也可以像支付寶一樣,吉祥物都在運動,不爬樓梯都不好意思了。

會議室

會議室也是很容易呈現企業文化的場所,一般體現在會議室的命名和布置里。

小紅書的會議室以程序語言命名。

餓了么是用各種美食來命名會議室。

keep則用歷屆奧運會舉辦地命名會議室。

會議室墻面也可以利用起來。

比如餓了么會議室里墻面全是美食。

會議室里也可以直接呈現價值觀。

當然會議室的玻璃也可以作為載體。

亞馬遜每次會議都將一把代表顧客的空椅子擺在會議室,也代表了其“以客戶為中心”的企業文化。

辦公區

辦公區是員工所處時間最長的場所,所以文化氛圍很重要。辦公區的白墻、窗簾、部門牌、隔斷都可以進行包裝。

隔斷

不少企業用隔斷區分兩個空間,在隔斷上也可以有新的創意和想法。

二手商城轉轉將活動的回收物料擺置在格子上,有創意又符合企業的特色

也可以采用立柱隔斷,進行內容的呈現。

洗手間

洗手間也可以承載企業文化的輸出,如將標語定制在廁所門上。

或者是像Google在洗手間放上一些程序讀物反而激發程序員的創造力。也可以將洗手間設計為契合企業文化的風格,比如窮游集裝箱風格的洗手間。

蕪湖暢想廣告 文化墻設計

公共空間

在企業里,公共空間是不可或缺的。很多企業的辦公場景中都少不了綠植的身影??此聘髽I文化沒有直接關系,其實氛圍中自然隱含了健康、創造等內涵。

比如小紅書的半森林愜意舒適。

字節跳動的面試區也有非常多的綠化。

遠洋集團的公共區域視野開闊,空氣清新。

設計出色的公共空間能夠激發更多的創造力。

比如字節跳動公共區域的白板屏風可以隨時記下新的想法。

戴姆勒設置更加寬闊的公共空間,有助于更多的人加入溝通。

其他場景

餐廳、健身房等場景并非是每家企業都有,但是在文化氛圍的創造上思路都是相似的。比如聯想的地下運動場所。

比如小米的健身房中的文化標語,也非常契合健身房的場景。

有文化的墻

其他的空間表達,就文化墻本身來講,一般會包括:企業介紹、企業發展歷程、業務/產品展示、企業文化內容(愿景、價值觀、經營哲學、行為準則等)、員工/團隊風采展示、企業榮譽展示、宣傳欄等內容。當然,不同的企業也會根據實際情況有一些獨屬于自己文化的內容,如銷售型的公司可能會有業績對比等。

餓了么用展示柜架將每年的大事和餓了么送餐盒一起放在文化墻上。

淘寶的大事記墻則是以產品及重大事件為時間線呈現大事記。

阿里的大事記墻。

阿里云的大事記墻用立體手繪圖呈現。

業務/產品展示

在文化墻上展示企業的業務或產品。業務板塊的標語鼓舞士氣,產品相關的場景展示工作狀態。產品不止可以展示當下的產品,也可以呈現出產品的發展,也可以專門劃分板塊用海報或者其他形式呈現近期的業務動態。

如戴姆勒將其產品標識放在了墻上。

樂高上海將上海的標志性建筑物用樂高拼了出來。

千尋位置配合圖文將業務形態呈現在墻上。

阿里將所有的產品都呈現在墻上。

阿里旅行將LOGO和業務呈現在墻上。

阿里云則在墻上呈現了其業務的全球區域布局。當然,也少不了和代碼相關的墻比如代碼咖啡墻。

可以在logo上呈現業務或產品。

蕪湖暢想廣告設計

也可以用吉祥物代表產品呈現出來。

或者用業務或產品相關的形式呈現logo。比如和業務關系密切的鍵盤,與全球化相連的各國語言等等。

企業文化理念

企業文化理念的呈現是文化墻中最普遍、呈現形式最多樣的。其內容可以包含愿景、使命、價值觀(關鍵詞、解讀)等,而形式則有非常多種。

比如餓了么的價值觀“everything 30”的呈現。

科大訊飛的“A.I.為世界賦能”將世界以地球為具象的內容呈現在墻上。

小紅書的價值觀用可拼接的亞克力呈現出來。

阿里的價值觀的呈現。

支付寶的社團文化將實物配合手繪呈現在了墻上。

阿里的價值觀呈現墻結合了logo。

Airbnb將價值觀手繪了出來,貼在墻上。每一副畫都是對價值觀的全面呈現。

員工風采/團隊展示

團隊展示也可以看作員工天地或者榮譽墻。

這里可以放優秀員工、團隊的表彰,也可以將團隊或員工的工作、生活、團建等瞬間放在墻上,有的企業則直接將企業的重要時刻做成團隊的風采展示照片墻上。有參與感的文化墻將會更加激發員工的榮譽感。

如果需要展示企業的榮譽,可以設立專門的展區或展示柜架。放置榮譽牌匾、獎杯、證書、紀念品等。如果有多媒體設備,也可以放企業宣傳片。

支付寶的照片墻放置了一些團隊合影。

宣傳欄

文化墻內容有些是需要定期更換的,一般為宣傳天地或宣傳欄。如果想要節約成本,可以采用LED顯示屏或廣告機。當然,設計的風格最好與企業文化及氛圍統一,內容需要更換的地方可以采用木板或磁性版,也可以采用黑板或白板。

如阿里旅行的宣傳采用軟木輔助業務的圖,生動有趣。

員工共創

在文化墻的設計中可以有更多的共創性,讓員工參與到工作場景的創造,從工位的創造、辦公室的墻的設計甚至是公共空間的創作。

還有獵豹移動的簽名墻。

如果條件允許的話,也可以做個文化墻或者辦公室裝飾大賽。只需要簡單設定一些原則和框架(比如不可以破壞墻面、符合企業文化價值觀、確定一個主題等要求),各個部門自己布置,最后將進行布置前后的對比。

既激發創造性,又可以讓大家在自己創造的環境里辦公,提高工作積極性,并且能夠創造獨一無二的文化墻。

互動性

企業文化在文化墻有更多互動時更加能調動積極性。

如阿里的倒立文化墻用更加有互動性的方式呈現出“換個角度看世界”的價值觀。

或者做一些簡單互動,例如創意的喜馬拉雅解憂大藥房,罐子里的糖果吃完后,可以把煩惱放在罐子里面替換糖果。賦予了文化墻輕松的互動和有趣的設計。

也可以用價值觀設置更多互動,比如可以攀爬的價值觀墻,或是阿里LOGO和價值觀重疊開啟的文化墻。

文化展品

如果企業有預算和位置,可以設立文化展示區,具有文化意義的物品將更有情感沖擊力。

如滴滴的一樓大廳里有一座警鐘,時刻提醒員工要將用戶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放在首位。

餓了么第一臺送外賣的電動車【餓了么一號】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。

小米科技園也有意義特殊的一輛卡丁車,這上面有小米最初的100名用戶的論壇ID。

阿里的活動沉淀出來的文化產品都會收藏,如文化衫都在展廳里懸掛在墻上。

阿里的司齡紀念一年香、三年醇、五年陳也一一展示在墻上

以上的板塊都并不一定以單獨的形式存在,多項內容結合能更好展現企業文化。

比如業務/產品和價值觀結合在一起表現在文化墻中,更能傳遞出企業文化;

企業的大事記也可以和業務/產品相結合。一個產品的誕生就是值得紀念的大事。

價值觀的呈現和團隊展示相結合,用團隊的事跡來傳遞價值觀。

  
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